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324

作者:日本警视厅笫四搜查班警部 字数:2595 更新:2022-03-04 13:34:51

第071章木、火、土、金、水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

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

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

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

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这便是干支阳历之法。

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

圣人立法,以木为人,人生于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

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

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

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

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一生皆离不开土。

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

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

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

五行属性的基础,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

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

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

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

《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

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

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联系及变化关系。

五行又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

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自古以来,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五行是五种动态平衡的运动方式,而非实在的某种特定的元素,这个概念错了后面就全是错误中的错误。

早在春秋时期便提出了属性论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是循环数了,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

因为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五行”一词,最早出处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洪范》中则指出“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行学说的形成可能有多条思路背景。

其一,五帝尧舜时期羲和就开始了术数五行实践,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已有考证;其二是源于商代后期以来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四方”、“四土”的记载,东、西、南、北、中央的五方观念在商代后期已经形成。

这种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完成,如《墨子·贵义》有时序和方位,如《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史记·天官书》有对四季天象方位的观测做记录。

其三,是来源于西周后期以来逐渐兴起的“五材学说”,五行最初源于五材,五材则导源于六府。

......

未完待续

第072章预告五行、阴阳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134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