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251、献俘之路(六千五)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字数:6831 更新:2022-03-02 22:44:26

过了黄河之后,距离大梁已经不远,大军的踪迹也不可能再掩瞒。

路上遇到好几次地方官吏,驿站官员的询问,他们大多小心翼翼,说话十分小心,毕竟面对一支全副武装的庞大军队,谁都不由心惊胆战。

还有些比较聪明,消息灵通的官吏显然猜到一二,说话都是战战兢兢。

史从云没跟他们耽搁,过黄河之后立即急行军,迫不及待逼近大梁,越是耽搁,他心里越发不安,此时朝廷是个什么局势他完全不知道,但有一点他知道,越早回去,家里人越安全。

经过数年的发展,大梁城已成为众中原和北方的中心,八年的安稳时期十分难得,大梁城正逐渐恢复着繁盛。

距离城外几十里里时,史从云便见到大量的烟火气,许多聚落,村镇到处可见,五六年前他初入大梁时,这还是荒无人烟,少有什么人影。

如今大梁城外几十里里也有了人来人往的聚落,以大梁城为中心的外围密集聚落更是已经蔓延十几里。

这既说明大梁的繁荣发展,也是形势所迫,当今乱世,有个能安稳度日远离战争的地方十分难得,而随着周国的强大,接连的胜仗威震天下,大梁逐渐成了安稳度日的理想之地,很多人都想在大梁附近立足,以求苟安。

这几年随着大周南征北战的接连顺利,大梁附近聚居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天南海北的人都想着往大梁挤。

以至于大梁城的外臣都扩建了好几次,外围村镇管理也让开封府尹焦头烂额。

大军的出现并没有造成太多恐慌,因为这些年大军进进出出并不奇怪,而且连年的胜利,保证大梁八年的安稳,加之史从云和史彦超父子实际掌管禁军两司,治军都很严,使百姓对于禁军的印象一再改善。

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前人做得太绝,以至于他们只是稍微改善,在百姓眼中已经是不得了了

唐末以来的军阀对百姓残害到什么程度,最残忍的有大量杀百姓充军粮,还不是个例。次一点的动辄砍人手脚,喜欢残杀人取乐,把物理上的吃人当成爱好,张显威武。

而抢掠百姓,杀俘,屠城都是常规操作,当今官家柴荣打高平时候军粮不少就是直接抢河东百姓的,杀俘也很多,打淮南的时候对白延遇、赵晁等人纵兵抢掠都是默许的,如果不是史从云打仗给力,按照历史上来官家还会因为打楚州不利,城破之后全城男女老少尽数屠灭。

这些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操作,两相比较之下,史从云的举动可谓太得人心了,这就和赵匡胤被称为仁善之主,但他其实是宋朝杀大臣最多的皇帝一个道理。看事情不能跳出所处时代和环境。

沿途百姓对史从云麾下大军不害怕,不惊恐,已经非常难得,甚至不少老人见他旗帜在路边跪拜,称他为救世菩萨,许多百姓默默注视他们路过。

这不仅是他的作为,还有同行的衬托。

“往大了说这是个坏时代,自私的说这又是好时代。”史从云啧嘴感慨,说了一句令众将摸头不着脑的话

大梁地处河南,位于中原腹地,北面有黄河阻隔,距燕山超过一千里,东直到大海,西有潼关,太行山,秦岭为障,南有江淮为界。

深处腹地,按理来说应该是天下最为安全的地方之一。

但唐末来短短数十年,改朝换代频繁,兵祸时常降临这中原腹地,远的不说,最近十几年里,这中原腹地的大梁百姓就遭过两次大规模兵祸。

十三年前,契丹人兵入大梁,开封及其周边百姓惨遭劫掠。

八年前,当朝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兵入大梁时,纵兵劫掠。

短短十来年,大梁被大规模劫掠两次,十几年是什么概念,这代人几乎都经历两次大规模兵祸,而在此之前还有。

所以周朝开国之后这八年的和平对于大梁来说是何等难得。史从云为何得人心,因为他每打一场胜仗,百姓就更有一分安全感。

这也就好解释为什么周军在幽州附近不得百姓拥护,因为幽州及其周边百姓在辽国那的得到二十年安稳和平过日子,而当今之世乱成一片,周军北上是二十年来幽州百姓首次见到敌兵了,史从云最担心的就是逼急了,百姓和辽军同仇敌忾,那幽州城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兵。

近代以前,中国基本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概念,梁启超受西方民族主义兴起的影响才首次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现在的世界很碎,对于多数人来说,能安稳活着已经非常困难,来不及考虑更多。

郭威在军中虽有威望,但他兵变黄旗加身时,战功,威望远远不及后来的赵匡胤,更没法和现在的史从云相比。

赵匡胤可以约束手下将士兵进入大梁城时候不得侵害百姓,郭威却做不到,他如果不答应士兵可以抢掠开封,那手下的骄兵悍将直接跳起来了。

史从云没想黄袍加身,不过过黄河之后,史从云还是集结大军,与众人交代:“兄弟们,这次进城只因为有奸臣在朝中告我们的状,说咱们要造反。

咱们在外面辛辛苦苦浴血拼杀,他在京城安稳享受,居然还敢高咱们要谋逆!某此番回来,一是向官家献俘,把辽国南院大王献给官家,为大家请功。

二是顺带与大家一起进宫,向官家痛陈厉害,铲除朝中奸臣。

所以我等依旧是大周将士,护一方百姓是我辈职责,入大梁、进入皇城之后,不许扰民,不得侵害百姓。”

将士们纷纷答应,也没有异言,对他的话言听计从,这些事情早在众多战争中习惯成自然了

他们所走的是大梁城北面大道,并非正门方向。

皇城靠着大梁城北面,很多官署都设在皇城北面,大军进出多走北面的封丘门、陈桥驿一段,而不从南面打扰百姓,南面人口密集,是百姓聚居之地。

这次大军回来十分突然,史从云所带的将士人人有马,速度很快,自从过黄河之后,立即急行军,到大梁城外时沿途驿站官吏根本没有消息。

史从云想要快速入城,于是找几个将领来边走边在马背上商议,想让大军暂时停留在陈桥驿附近,自己亲自带一百人去北门入城,如果能兵不血刃进去,立即控制城门,通知后续大军入城。

为了保险,史从云原本想分别派邵季、王仲、王审琦、董遵诲等各率人马去控制其它城门。

却被王审琦制止了,其实事到如今,王审琦等人也早明白他要干的是件什么事了,不过没有丝毫反对,“大帅,你打仗作事向来计划周密,以求万无一失。

但这种时候某觉得不宜瞻头顾尾,应该义无反顾。

北门距离皇城最近,进入皇城就能控制局面,其余各门并不重要,犯不着分神,说不定还会惹出事端,打草惊蛇。

城外大营还有韩令坤两万人马,是个变数,只有迅速进入皇城,所有事情才能大定,到时候宫里一封诏书,把韩令坤叫入宫中,所有事情都解决了。

何况就算一时进不去,如今官家不能乱理事,天下谁还敢拒大帅?”

史从云愣了一下,他其实没有仔细的考虑过这个问题,对于自己影响力,他作保守估计,这是他行事打仗的习惯,想好最坏的情况,则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听王审琦的话,他突然发现好像是这么个道理,事到如今除了官家,谁还能压制他?

当初赵匡胤陈桥兵变时,除韩通一人反抗到底,满朝文武无一敢反对。

张永德不说,连李重进也立即写信要求进京拜见皇帝,结果被赵匡胤拒绝,最后逼得他造反。而符家早和赵家联姻,所以符家也没任何表示。

即便是最终起兵造反的李筠也不是什么忠君爱国,从他的表现看,更多的是觉得自己当节度使的时候赵匡胤还是个无名小卒,现在居然是他当皇帝,心里十分不平衡,不服气。

史从云现在的战功,威望,影响力绝对超过郭威,赵匡胤。

而且五代这年头,几年换一个皇帝,大家心里没什么忠洁观念,盼的只是有安稳日子过,有安全感,所以赵匡胤篡位其实非常得人心,历史上没有哪次改朝换代是陈桥兵变那么顺滑的,每次都血流成河,唯独陈桥兵变,就一个韩通抵抗了一下。

因为十三年前契丹人才兵入大梁,天下还在分崩离析,大家都对一个七八岁的人当皇帝根本不放心,谁都怕。

人要最基本的首先要安全,然后要吃饱,之后才开始讲仁义道德。后人喜欢用到道德批判的方式去看历史是十分不可取的,历史远比刻板教条的道义复杂残酷太多。

与其说赵匡胤本事通天,不如说是多数人选择赵匡胤。

史从云没想过当皇帝,或许跟他所受的教育有关,他其实很难理解这个时代武将们那种“天子宁有种,兵强马壮者为之”的武断看法,他一直觉得天子确实没种,但是得人心者得知,附和大多数人利益需求之人,最终会成功。

他现在满脑子想的是带兵回京,立即派兵保护好赵侍剑等人,其次控制朝堂,这样混乱的时候,必须把局面掌握在手中。

要说当皇帝,那太远了,也没经验。

万一官家还清醒,对他起了疑心,家里的家属就十分危险;万一官家去世,朝堂被范质那些宰相把持,那些老顽固派的忠臣为小皇帝谋划,他家里也可能有危险。

当初后汉就是例子。

王审琦的话史从云飞速想了一下,也觉得有道理。

立即下令,加速前进,所有人过北面陈桥驿,直奔北封丘门,部不分兵如果成功控制,那最好不过,如果不行就强打进去

皇城外的大道上,灰尘漫天,马蹄声隆隆作响,往来行人百姓,都连忙到路边避让,好奇的观望,见到是史从云的旗帜,多数百姓都不怕,还有人激动在路边张望。

“史大帅回来了!”

“史大帅打得好!教训狗日的契丹人”

“”

路边偶尔还有百姓激动的叫好。

大军过了黄河,到了大梁附近就不可能再隐瞒行踪,路上不少驿站和村镇官员早就发现,不过多数都了不敢来问,只匆匆准备酒水要犒劳也被拒绝了。

直到大梁城外十几里处,铁甲森森,刀枪林立的钢铁长龙,只要眼睛不瞎,谁也无法忽视这样庞大的队伍。

南下路上,史从云下令少张旌旗,为了不引人注目,但到现在,想瞒也瞒不住了。

陈桥驿的官员才小心翼翼来向他问询,陈桥驿位于北面外十几里,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所以敢上来问询拜见。

史从云让大军继续前进,自己道:“某率大军会来献俘,你不用管,坚守岗位就行,辛苦你了。”

几句话避重就轻打发了,官吏也不敢多问。

很快,浩浩荡荡大军已经冲到封丘门外。

封丘门不比南门,这里一般是军队进出用的门,门吏非常清闲,初听马蹄声时没太在意,等发现远处浩浩荡荡的黑色长龙时候顿时愣住了,反应不过来,起身之后不知该如何动作。

他们并没有收到上面通知,说近日有什么大的部队要通过。

不过很快看到对面当头打着的“史”字大旗和猛虎、仙鹤旗帜,顿时松了一口气,因为那是禁军都点检史大帅的旗帜,军中人人知道。

于是拿起竹简,把笔沾上墨正准备上去查验,对程序,超过五十人的军队入城是就需要枢密院和官家通过的诏书,需验明之后他们才能放人进去。

但出乎意料的是对面的人们根本没停下意思,哗啦啦的就涌入城洞中去,很快大量武装到牙齿,浑身散发杀气的骑兵完全布满城洞内外,他们想关门也关不上了。

这些门吏和士兵终于反应过来,气氛不对,但面对众多精锐禁军,又没人敢开口。

很快,大量军队整齐排列,如潮水般齐刷刷往城内涌入。

“这,没有诏书不能”门吏还想挣扎一下,被旁边一个站在门口的高大年轻人瞪了一眼,顿时唯唯诺诺不敢说话了。

另外一边,城头的守将也急匆匆下来,立即单膝跪地道:“末将陶鄑见过大帅。”

史从云点点头,他完全没想到封丘门会这么容易被控制,因为士兵根本没防备他的意思。

“我率军回来,准备献俘,你不用管,接下来封丘门由某派人接管。”

“这”陶鄑愣住了,“末将完全没收到上面同知啊,一般来说需京城巡检的命令。”

“事发突然,出事我给你担着,董遵诲,你立即带人接管封丘门防务,你们可以暂时回家休息,这两天不必上直。”史从云直接道。

“诺!”董遵诲立即带人往城头走。

陶鄑犹豫了,“这,这不合办事的规矩,大帅,万一出事”

“我看你眼熟。”史从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突然道。

陶鄑激动道:“大帅还记得我,我原本是内殿直马军都头,当初还在大帅手下当差,家父是兵部侍郎陶谷,大帅拜访家父的时候我还远远见着大帅,只是不敢打招呼。”

史从云几句话,一下把距离拉近了,他原本统帅过内殿直,而这大梁十几门,皇城的大小门守军都是内殿直的人,所以他才故意这么说。

因为九成的几率这些人都是他的老部下,他或许不记得每一个人,但多数人都记得他。

只是没想到他居然还是陶谷的儿子,想想也对,内殿直本来就多勋贵子弟。

“嗯,当初你表现得不错。”史从云鬼扯一句,“既是旧部,又是故交之后,本帅何必说大话,放心吧,这里的事某自能担当。”

史从云不想在这种地方流血,陶鄑大概也察觉其中的不对了,他犹豫一下,终于点头:“那就交给大帅了。”

很快,董遵诲带人控制封丘门。

史从云也打马进入封丘门。

立即找来众将吩咐。

“王仲,你带一千人立即去东大街,保护好两府家眷。”史从云对最机灵的王仲道。

随后史从云又道:“王审琦,某命你领兵两千,往南去宣德门和左掖门,把外面两条街交叉口封死。”

“罗彦环,你率一千人去西华门,封锁城门。

某自率兵从东华门入宫,向官家献俘。

所有人把旗帜都打出来,若有人盘问,就说大帅回京,奉旨入宫献俘,封锁皇城。

皇城里守军只有东西各三班数百人,咱们入城之后不足为惧,你们记住千万不能放人出去,如果有人硬闯不留活口!”

“诺!”几人连道。

进了封丘门和安远门,其实最难的一道坎已经过去,只是过得比史从云想的轻松太多,士兵一看他的旗帜居然毫无防备。

史从云同时令手下人分兵,分别前往安远门外和左掖门外控制殿前司和侍卫司衙门。

随后大军自己亲率数千大军,随后穿过长长宽阔马行街,转向西面,半里长的街道对于骑兵来说转瞬既到,轰隆隆的马蹄声作响,好远都能听见。

这时正好天空下去细密秋雨,沙沙雨声回荡,空中阴沉,空气中弥漫着冰冷,打在冰冷盔甲上是另一种声音。

大量人马黑压压的直奔东华门而去,东华门高大巍峨,城头不少旗帜在秋雨中卷在一起,湿哒哒垂落下来。

无精打采的摆动,史从云到东华门时,发现高大的朱红城门紧闭,心头顿时一突,大概是因为官家病重的原因,原本每天都会开着的东华门这时候居然紧紧关闭。

这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雨中庞大的骑兵队伍停下,众人看着前方,有人道:“大帅,要不要爬上去?”

史从云摇头,这十几米的高度,还是光滑的城墙,他们没有大型攻城器械,怎么爬?

城头人也发现他们,惊恐向这边看来,史从云于是打马上去,同时让士兵打出他的大旗,走到城下高声道:“某乃殿前都点检,河北招讨使史从云,擒获辽国南院大王回来向官家献俘,你们快打开大门。”

城头的人连道:“回禀大帅,请稍等一下,我等去向皇后娘娘和宰相们请示。”

史从云急了,“不必,你快开门吧,我们的事很要紧,绝不会害城里一人,你们开门某定记着你们的功劳,如若不然我会记恨你们。”

城头的的人顿时为难起来,恐慌看着城下雨雾中黑压压的大军,莫名的满头大汗,这种阵式谁都知道此事不简单。

彷徨难决,史从云的威名无人不知,可开擅开皇城大门可能是死罪!

正当众人犹豫时,突然有个年轻人高声道:“大帅,我等可以开门。”

过了一会儿,城门开了,史从云一挥手,顿时手下虎狼之师蜂拥而入,马蹄飞溅起大量水花,马蹄声在雨中淹没,随后着甲的士兵立即熟练的占领城门上下紧要位置,完全控制城门。

这些年来他们打得城太多了,已经十分熟练。

众多城门上的士兵都被看押起来,而带头开门的年轻人也被带过来,他的甲胄精良很多,还有装饰,一看就是此门守将。

他随即拱手小声道:“大帅,家父让某在此等候,大帅来了就开个方便之门,父亲说这样对天下爱反而是好的,要是再分崩离析几十年,只怕要落入契丹之手。”

史从云听了他的话顿时很惊讶,好奇问,“你父亲是谁?”

“某叫李吉,家父李谷。”

史从云恍然大悟,原来是李谷,难怪会帮自己,于是立即道:“你应该熟悉宫中地形吧,给我们带路。”

李吉点头,正好这时王审琦那边派人来告诉他,宣德门已经控制,大军可以进出,如果东华门进不去,可以去南面。

“不必了,告诉王将军,让他守好,我们这边已经入宫,接下来就回去拜见官家。”传令兵匆匆又冒雨幕而去。

史从云浑身是雨水,却感觉不到任何寒意,反而精神紧绷,下令道:“留五百人守住东华门,剩下的人把守沿途要道,每过一个路口留一队下来。

遇到宫女宦官驱赶他们离开就行,但要小心东西班禁军,如果他们敢反抗,格杀勿论。”

于是黑压压的大军,冒着秋寒的雨幕,踩着湿润石砖,如潮水般从东华门涌入,从大道向着西而去,沿途遇见的宫女宦官吓得拔腿就跑。

巡逻的东西班禁军一开始还有零星人大叫停下,随后拔剑反抗了一下,不过瞬间就被射成筛子,倒在血泊中,淋着秋雨染红大片砖石。

剩下的撒丫子就跑了,嘴里高喊着救命,在宫殿回廊之间回响。

雨水掩盖众人的脚步,不过事情肯定会很快传开,但大军一旦入宫,史从云心已经落到肚子里了。

东西班直虽然是皇帝的近卫军,但和常年厮杀的军队是不同的,从他们的武器就能看出来,东西班配剑,史从云的禁军都用刀。

刀更贴近实战,马背搏杀也好,短兵相接时用手抵刀背增大力量来压制对面也好,而剑仪式感更强。

这些东西班的禁军根本不可能是史从云百战精兵的对手,何况他们人少又分分散。

不过皇城毕竟不小,在漫天雨幕之中,也难以做出快速反应

当史从云节节逼近准备“献俘”时,万岁殿里依旧在一片哀戚中浑然未觉

7017k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6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