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100、历史的机遇(二合一、月票)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字数:4231 更新:2022-03-02 22:43:35

往后接手四州的事史从云没再插手,他明白自己的控鹤军不可能长久留在这驻守,这些地方最后都需要王景的凤翔兵接手布防。

王景是凤翔节度使,这些地方最靠近凤翔镇。

所以他干脆不插手反而最好,免得到时候又有一次交接的麻烦。

史从云心里其实是有些担心的,他怕天子会让他长久驻守关中。

可想到接下来还要打南唐,他在前线表现也可圈可点,官家应该不会放着他不用吧?于是又心安了不少。

不过心里多少是有些忐忑的

武威城的府库粮草辎重已经让控鹤军吃得盆满钵满。

而且因为武威是军事重镇,蜀国原本的北面门户,除了兵甲武器和士兵,还囤积大约十万斛左右粮食。

在蜀国原本的计划中,这些粮食足够武威的守军吃饱喝足的坚守两三年,以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

蜀国君臣心里大概都是这么盘算的。

没想到蜀军别说两三年,两三个月都没守住,一转手全送给了史从云。

控鹤军于是从武威前线发粮,不用维持漫长补给线,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这也是后续的黄花谷、唐仓镇、白涧之战能打得那么顺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控鹤军将士就算每天加餐也根本吃不完。

他们最终也要回千里之外的大梁,即便有驮畜,每个士兵带上一两袋作路上粮食已是极限,更多的重量要留给值钱的东西,比如铠甲,兵器,牛皮,牛筋,铜铁器物等等。

所以他们有不少余粮,大约五万斛左右。

史从云和从前线固镇撤回来的潘美商量了一晚上,下令将府库中多余的粮食散给周边百姓。

凤州城因为之前的围城刚好在秋天,百姓无法及时秋收,之后很多城外田地里的粮食又被路过军队收割,还被王景强征一年赋税,几乎三分之一人家等于今年颗粒无收。

如果完全不管,来年开春可能会引发大面积的饥荒。

在凤州散粮和在太原附近不同。太原攻不下,没有战略支撑点,周军就无法占据周边州县据守。

那时候散粮给百姓,等到辽军南下,挨家挨户去搜刮抢掠肯定免不了,反而是害人,也等于白给辽军送粮食。

在凤州周边情况却完全不同。

蜀军没有契丹骑兵军团那样的战斗力,而且黄花谷之战后再不敢北望。

有固镇、武威城等战略支点,占据陈仓道,斜谷等要地,秦、凤、成、阶四州往后都要纳入大周治下的。

将由周军驻扎守备,完全接手,防备南面蜀国,这时候给百姓散粮没有负面的担忧,也没有后顾之忧。

这么多粮食他们不可能全部带走。

此举也会让史从云和控鹤军在关中往南的地方大得人心,得很好的名声,毕竟这年头军队不抢百姓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何况给百姓散粮?

有同行的衬托就更能显示此举难得,也更能收获人心

不过这样的事需要大量人去做,去配合,也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案。

所以和潘美商议决定后,第二天史从云召集都头以上的军官在嘉陵江边牙帐前集合,宣布这件事。

多数人倒没什么反应,听从命令就是了,而且云哥儿的行事风格他们早习惯了,有时候杀伐果断,但有时候也太过妇人之仁,将士们私下都讨论过。

话曾经传到云哥儿耳,他自己也不在乎。

只有董遵诲有些愤愤不平,“咱们打得战,抢的粮,凭什么送他们。”

“你又带不走,小气什么。”王仲开口。

“哼,不如丢江里罢了”

“那还不如给你种坟头上,这样你每年都能收一波,往后都饿不着。”史从云冷声骂道:

“你他娘的跟某打仗这么久,怎么还没半点进步?在战场上我们不能手软,下了沙场也不该残酷无情。

你要是连这都分不清楚,那就不是个好将军,只是个杀人魔。

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咱们打仗的根基,想想军中将士,多少是普通百姓家出身?大军粮草,还不都是从百姓田地里收来的。以后大军要是没百姓支持,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老子就真只能给你上坟了。”

董遵诲有些不服气,“一些平头百姓,有什么可怕的!咱们有长矛大剑,他们能如何,大不了杀个血流成河,我看都使什么都好,就是胆小。”

“怎么跟云哥儿说话的!”王仲顿时不满的道,邵季也怒视过来,罗彦环和众指挥使齐齐看向他,目光中多是不善。

连平日性格很好,不喜欢与人争辩的潘美都没了好脸色。

董遵诲顿时有些慌了。

史从云回头,见董遵诲下意识低下脑袋,后退半步,心里倒是对董遵诲的顶撞没多生气,只觉得这董遵诲像极了他以前遇到的不少问题学生。

他们中很多人并非有多坏,更不像他们自己描述或者想象的那么坏,只是太过自尊,又不够自信,想表现自我,又没有太过突出的手段

以致于总喜欢和别人反着来,以彰显自己的标新立异。同时太多自尊也让他们受不了委屈,难接受别人的指责。

这大概和董遵诲的出身有关,毕竟他的家庭背景从小就很好,也算含着蜜长大的孩子,虽然后来遭遇一些变故,可童年想必很顺利。

如果是王仲那样没心没肺的人,就不会在意别人的指着和蜚语,因为与他的半生奔波苦难相比,那些屁都不是。

董遵诲可能醒悟过来自己太激动,话说过了,张张嘴似乎想解释,不过最终依旧没开口。

“知道咱们为什么能在黄花谷打埋伏么。”史从云没有斥责,而是转移话题。

“咱们的将士数千人,那么大的动静肯定藏不住,周边百姓都不是瞎了聋了。

同理,蜀军也有数千人,他们的动静也藏不住。

黄花谷西面有不少村落,山间还有躲避战祸的百姓,如果有百姓主动向蜀军告密,咱们的设伏是没用,只能堵住谷口和他们硬拼,不知要再死多少弟兄。”

“万幸的是百姓站在我们这边,蜀军在黄花谷西面休整两天,没有一个百姓向他们告密过。

反而有百姓几天前就来告诉某,西面好像来了很多人,他们外出打柴见到山里有动静。

为什么?因为咱们没有烧杀抢掠,没有抢着收割百姓的粮食。如果百姓心不在咱们这边,黄花谷那一战就没法打得那么漂亮。”

史从云看大家都看着他,吹着江边的风,一时心中起伏,有些感慨,又说更深一些的话:“我知道你们有些人私下觉得某有些妇人之仁,觉得不该手软。

可这其实是个天大的机会”

史从云在心里组织语言,他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向众人解释这个机会。

“如今的天下不是汉唐天下了

天下人各为其主,天下百姓也少有人会死心塌地的认为自己是哪国子民,这时候是最难的。

因为百姓没有归属感,不认同,军队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根基,难以持久,会遭到排斥,天下动乱难以停息。”

说到这史从云想到了黄花谷附近的百姓,虽然他们是蜀国百姓,可天下改朝换代太过频繁,肯定有大批百姓都会蜀国没什么归属感,所以也很难让他们支持哪一国军队。

不过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可这时候也是最容易得民心的时候。

天下人都没有统一的认同感,没有汉唐王朝那样根深蒂固的家国念想,反而谁做的好就能得百姓的心。

天下人各自圈地自守,饱经战祸,经历那么多年,数代人苦不堪言。

天下已经到了人心思定的地步,又有同行衬托,只要咱们做得好一些,对百姓好些,往后的路只会越来越好走,战也会越来越好打。”

董遵诲听罢哑口无言,似乎没有全懂,但还是点点头。

虽然史从云的年纪比他们小,但威望是打出来的,如今众人都愿意听他的话。

旁边众人都听着,他们或许不会全懂是什么意思,但嘱咐是记住了。

只有潘美若有所思,接了一句:“云哥儿真是心怀天下之人。”

史从云笑了笑,没再多说,只是吩咐:“散粮的事潘美去安排,诸位都要听从他的安排,董遵诲你协助潘美。”

董遵诲上前一步,说话比较直接:“云哥儿放心,某定能做好,有些道理不明白,某便听你的总没错,方才是我不好。”

史从云哈哈一笑,“没事,你们心里有话就说出来无妨。

关键是你们,特别是你们这些将领,指挥,还有我的态度,咱们有事可以多争论,夫妻还能同床异梦呢,何况咱们一群大男人凑在一块,想法不一样并不奇怪。

关键是态度,很多事咱们在这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争论也无所谓,某不是记仇的人。

但有一点,商议事的时候怎么争都行,只要某命令下来,就要摒弃前嫌齐心协力,否则老子抽死你们。”

“嘿嘿,都使放心吧,咱们虽是粗人,但知道轻重。”众人哈哈答应。

“嗯,你们听没听懂我不管,但只要在我手下做事都要记住一点,至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又对咱们没害处要善待百姓。”

“诺!”众人齐声答应

史从云所说的这些道理也不指望众人能全懂。

时代的局限在那,并非人们不聪明,而是“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在史从云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是无法跳出时代去看历史的,人们对历史的看法是对当下时代反思和映射。

时代限制人们的思维,所以看待历史也会戴着个紧箍咒。

所以并不不指望这个时代有多少人理解他的话,史从云只能是嘱咐手下的将士们,多善待百姓。

史从云和他们看待历史的角度又不一样,在史从云看来,历史大势是非人力所能左右改变的。

五代十国明主不少,能征善战的将领也层出不穷,可为何偏偏杀来杀去没人能一统天下,结束这样的乱世?

说白了一开始天下人才尝到混乱的甜头,没吃够混乱的苦。

而到如今,天下战乱流血百年左右,人们终于明白安定统一的好,纷纷都有了盼着天下一统,安居乐业的念头。

在这样的思想大势之下,一统天下才有可能,才有前提,而他和众人如今正好赶上。

嘉陵江哗哗流淌,这些道理身后的邵季、王仲、董遵诲、罗彦环十有八九是不懂的,众人只是用信任崇拜的目光看着他的背影。

站在时代的高度而言,他们都是幸运的,只是众人自己不知道而已。

史从云明白这道理,只是不明白这是祸是福气

到十月,南面的探子回报说蜀国开始大量往剑门,白帝城方向增兵。

从山头看下去,大军顺着山底大道连绵不绝,接连三天还不见头尾。

这次蜀国真被吓到了,估计正准备把举国之兵往北线囤驻,以防大周真的打穿秦岭山脉,兵入汉中、成都。

不过听了这些消息史从云倒没怎么放在心上。

因为周朝再没有后续增兵,十几万禁军除了韩通带来几千人,再无后续。

史从云明白,官家郭荣没想继续南下伐蜀的心思,只怕这时周朝的十几万大军在枕戈待旦准备南下淮河长江流域的广袤沃野吧。

晚上,面对嘉陵江夜色,他试着去分析相公们和官家决策的道理,史从云觉得如果是他决定这等大事,也不会赞成继续伐蜀。

如果把大梁的禁军调动关中来,河南空虚,南唐就会有机可乘,而且南唐为蜀国东面屏障,大举伐蜀只有走关中,大军退路单一,太过危险。

要灭蜀至少要把南唐打怕,最好夺取长江以北的土地,打开蜀国东大门,周军才能掌握战略主动,有多种进攻方向,进退自如。

不过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想法,并不知道官家和相公们是怎么想的

十月中旬,大梁来了特使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6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