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三百五十九章老杨早餐铺里的母老虎

作者:六道红叶 字数:2180 更新:2022-03-09 23:47:09

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田,要不了几天就要收割了。

侯明他们是过完年三月份才来密云谈租地建设西昌菜篮子的事,这时候小麦也快到了抽穗的时节,眼看着就是一个大丰收。

老百姓,政府,西昌,三方在这时候也不会让人把小麦给拔了种菜。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骆涛戴着一顶麦秸秆编的草帽,站在一高坡向远处望着。这是来到西各庄时村支书送的礼物,骆涛对这顶草帽非常喜欢。

小风吹过来,时不时还需要用手压一下,因为这草帽有一个缺心,那就是没带系的绳子。

五月下旬的天儿,也有点热情似火。

借着微风好好打量这一大片土地,自己这一世可是快有十年没跟这土地打交道了。

“张副县,这儿可是个好地方。看着这金黄的麦子,我就非常喜欢,不如咱们到田里看看,怎么样?”

这地儿真是风水宝地,北靠密云水库,三面环山,大敞口,南部为白河冲积沙质平原。

他是知道骆涛也曾下过乡,但没想到他见到土地会这么情绪激动。

这事儿怎么可能会出言拒绝,笑着说:“骆先生您这是想起下乡的生活了啊!看看,看这长势今年必定是个丰收年。”

领导讲完这话,其他人也都纷纷表示赞同。

现在我们国家虽然已经改革这么多年,但农村还是以农业为主,其它产业为辅的模式参与改革的大浪潮。

现在我们还有许多偏远的地区群众还没有解决吃饱穿暖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农业还是国家重中之重的工作。

粮食到了什么时候,都是第一要位,除非修仙不吃米面了。

众人走到田边,骆涛弯腰从一麦穗上,拨出了几粒小麦,放进了嘴里。

笑了笑,在认真回味舌尖上的那久违的味道。

围观的好多老百姓不知道,这个城里来的大老板吃了几粒小麦后,在那傻笑个什么。

都翘首以盼,想听个鲜。

“这一亩地能产两百公斤小麦吗?”

现在史丹利等等化肥还没有走进农村市场,都是施撒农家肥。

还有就是麦种的问题,农民为了省钱,当然也是没有渠道购买优良品种,都是用陈年麦做种,这两个原因大大就影响了小麦产量。

对骆涛提的问题,张东风也是行家里手,对这个情况也是非常了解。

“要是施肥得当一亩两百一十公斤是能达到的,当然了这是丰年。不好的情况下一亩地产180公斤,这是最低的数。”

自从农村实行“大包干”,这粮食产量提高了三分之一。

骆涛下乡那会儿,一亩地能产三百五十斤就是高产了。

当年为了能增产,播种前翻地都要翻两遍,二三十公分深,还好大队有辆拖拉机,这庄稼地里的重活就减轻了不少。

要是像五六十年代那全部都需要人来干,深翻一尺五,这都是教训。

深翻土地是有不少好处,但种植普通农作物就没有必要深翻一尺五。

“现在咱们这村,人均耕地多少亩?”

这是个实际问题,还是由村里的支书说,“我们村一个人差不多是一亩六分七,不包括还有一些滩地、林地。”

骆涛是非常认真听讲,真实了解一下实际问题。

同时他在心里也在算一笔账,他不是为自己算,他是为西各,东各村的老百姓算。

假如一家六口人都分了田,这一家也就能分到十亩地。

要是他们自己种地,秋收两季来算的话,一年也挣不多少钱。

一亩小麦按最高产量算,一年两季,十亩地一年也就八千多斤。

今年市里调整粮食的购销政策和价格,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每50公斤小麦统购价由17.40元调为23.50元;玉米由12.30元调为16.60元;稻谷由17.20元调为23.20元。

靠种庄稼一年毛利也才两千块。

西昌租地的价钱是一亩地一年二百六十块,十亩地一年就是二千六。

这么算还是租出去划算一点,这还没算他们来菜篮子工作,一个月还有三十块钱的工资。

“种地是个辛苦活,也是个踏实话。”又转过头看向这片土地。

“只要勤奋,有上进心,一切都会好的。”

随后他们就围着麦地畅想丰收时的喜悦,田地里有几家都开始拿镰提前打响了秋收的号角。

看着那一张张朴实的笑容,骆涛心里就一下子明朗了许多,感觉人生有了真正的意义。

帮助别人真的能使人快乐。

走累了,就坐在田梗上,找几位老农聊一聊,聊聊晚饭要吃什么?聊聊明天会不会下雨?

这个收获的季节最好不要问明天下不下雨,不然会挨揍。

——

密云县大院。

“叩叩叩!”

“请进。”坐在椅子上的老者发出老迈的豪气,头始终没有抬起,目光一直死盯着手里的文件。

这是一份今日才下发各地方的内参文件。

文件主要就是谈:反对*******的问题。

这个问题上面不是第一次谈了,从79年一直到二十一世纪,改革的路上就一直没停过。

新时期就会新问题,一个制度不能一直一尘不变,要创新,要吻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来改变。

进来之人见老者,全神贯注在看文件,进来时脚步轻轻,顺手带上办公室的朱门。

等了一会,见他一个可以说的动作,这人再说:“甘书记,这是溪翁饭馆的负责人退回来的饭钱。”

“嗯?怎么回事?”

他听到自己中午付的饭钱退了回来,有点生气,质问他。

“溪翁的陈镇长说这钱由溪翁镇政府出,不能让您来出。还有一事,骆涛先生临走时让他秘书给了饭馆三百块钱,陈镇长问怎么处理这事?”

他听到这事儿,眉头一动,心想这人是真怪了。

他思索了一会,想了想自己片面了解的一些情况,笑着说:“这钱就让他们收下吧!等骆涛先生临走时让他们多备一点土货送给他。他下过乡,我想对这些东西应该非常感兴趣。”

从这时候起京城仕途圈就传开了,还有好事人说:骆涛还没为密云的老百姓做贡献,“不吃嗟来之食”。

【月票推荐票】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4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