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132章

作者:神迹 字数:1284 更新:2024-03-10 07:09:42

唐朝,贞观三年。

“赐宴,回避,唱名,锁院,糊名……”李世民细数着赵光义的几个创举,与唐朝的现状相对比,打算看看有几个能够直接、或者稍加改变后运用到唐朝科举上。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进言道:“陛下,臣以为……糊名,恐怕有些困难。”赐宴唱名自不用说,这种荣誉性的内容加上不算麻烦;回避和锁院,虽然有些困难,但也不是不能推行下去。可是糊名一事,大约会很艰难。

毕竟,就算回避、锁院了,但只要名字不糊,那世族子弟的录取不还是十拿九稳吗?

至于赐宴和唱名,虽然是为了提高这些理论上是从基层上来的科举士子的地位,但按照唐朝的现状,参加科举的也大多是有些家底的子弟们,地位提升就提升了呗。

李世民眉头紧皱,他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但对于世家的分化消灭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事情。

他提起了赵光义另一个至关重要的举动:“宋太宗的科举录取人数很多。”

其实何止是很多,和隋唐时期相比,单单一个进士科都可谓是翻了数倍。

“进士科顾名思义,那诸位觉得诸科和特奏名又是何种科举名目?”

杜如晦道:“我大唐的诸科是指科举的所有科目,但宋朝应当有所改变,神迹先前把进士科单独列出,那诸科或许就是除了进士科以外的科目总称。特奏名……用到了特字,或许,是特许出身?”

其他人都比较赞同这个推论,逻辑很通顺。

殿内李世民和明白唐朝情况的人都有几分遗憾,毕竟,宋朝的文官统治是建立在赵光义开始大幅录取士子的基础上,可是他们大唐,想要大幅提升科举录取人数也并非一件易事。或者说,想要大量的非世族出身的科举士子并不容易。

而没有足够的备用人手,一切都是空谈。

————————————

————————————

诸科:北宋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

特奏名:考进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册上奏,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叫“特奏名”。

省试:宋朝科举中的一部分。宋朝科考分为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

【赵光义在位期间,录取的士子人数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单论进士科一科,录取人数最多的一榜是淳化三年,高达三百五十三人;最少一榜是太平兴国三年,但也有七十四人。这样的人数不用说和隋唐时期对比,单单比宋太祖时期就高出数倍。】

【除了大幅扩张录取人数外,赵光义还对士子们大力授予官职,甚至还给予升迁优惠。】

【要知道,唐朝虽然施行了科举,但进士们往往并不能够立刻得到官职,还需要等候机会。】

【但赵光义不同,一旦成为进士,立刻授予京官;同时,对进士出身的官员们多加照顾,例如太平兴国二年第一次科举的士子中,吕蒙正在七年后位至执政,十二年后更是成为了宰相。】

【通过大幅扩张录取人数、大力扶持科举出身的官员,赵光义成功使科举在朝野上下落地生根,让科举出身的官员占据了从中枢机构到州县幕职的大小官位。至此,宣告了宋朝文官统治的真正确立。】

【对了,在这里要提一下太平兴国五年的科举。这次科举的进士有“龙虎榜”之称,从中走出了数位一流人才,先前提到的张咏,日后位列宰辅的寇准、李沆、王旦、向敏中等人都是从这一科进士榜中走出。】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296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