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五百一十五章 论官(上)

作者:明断天启 字数:2284 更新:2022-12-01 04:56:20

所谓三省两院六部制,自然是出自李澈的创意。

两千年封建史,便是皇权集中和强化的历史,这源于帝王们或有意或无意扩大自己权力,减少制约的举动。

仅从朝廷的角度而言,对皇权最大的制约来自于臣权,臣位高,则君权弱,这是不变之理。若把臣权再具象化一些,缩略一些,那就是相权,宰相即为帝王辅弼,便如县丞之于县令一般。

这一官职在两千年历史中或许外在有过不少变化,名称多有不同,但不管是丞相、宰相、尚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内阁首辅、军机处行走大臣,哪怕受到了再多的限制,他们也始终是皇权最有力的对手。

每一朝的伟大帝王可以凭借自己盖世的威望和无匹的手腕完成对相权的削弱,但这些辅臣始终代表着臣权,哪怕明太祖朱元璋废掉丞相之位,相权也始终是皇权最大的对手。

皇权能做的只是削弱,而做不到彻底消灭。秦置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便是对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的弱化。

尚书台制度则是汉朝皇帝对皇权加强的一大探索。居于宫中的尚书台与皇帝天然亲近,而地位卑下的尚书令如果要保证自己的权力,就必须紧紧依靠皇帝。皇权将政务慢慢从三府手中剥夺,交付到尚书台手上,中朝加强,三公弱化,自然达成了强化皇权的目的。

而这一制度事实上便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雏形。

李澈和刘备要做的,便是将制度变迁的进程大幅加快,省去其中数百年的摸索变化。

三省六部加上政事堂,这一制度也是“分权即弱权”的代表,就像天下教化后,读书人变得不值钱;大学扩招后,本科生满地跑一样。政事堂里一大把宰相的时候,谁又是真正的宰相呢?

从这一角度而言,政事堂比起明朝内阁,对相权的弱化或许更为强力。大明首辅,后期事实上已经在行相权了。

如今再加上与刑部有对立关系的大理院,和天下官员都看不对眼的御史院,政事堂想要一片和谐是绝不可能的事。只要各部长官不能轻易串联,皇权对臣子便有绝对的压制,帝王也不再需要去从宦官和外戚里找帮手。

王朝末代的种种乱象无法避免,但如东汉这般,三方势力贯穿始终的争斗则不会再发生了。

这仅是从权争的角度而言,从实际治理天下方面来说,三省两院六部制也远好于东汉现在的制度。

刘备所说的“位卑而权重,非长久之策”,并非信口胡说。东汉目前的制度,是一种过渡的状态,皇帝想要彻底虚三公重尚书台,但碍于外朝臣工反对,故而不得不维持目前这种局面。甚至出现了录尚书事这种畸形的职衔,不录尚书事的三公,那真的如同泥塑木雕一般,堂堂帝国常置最高级别官员,正常情况下无法参与到国家大政决策中去,岂不可笑?

倒不如刘备趁着如今声威隆重之时,先开这个口子,还能得到新兴从龙之臣的支持。否则真的到了改天换日的那一天,从龙功臣们功德圆满,又未必愿意发生变化了。

杨彪自然是不怎么乐意的,他是太尉录尚书事,若依着刘备的意思,这录尚书事的头衔很明显是不会留了,他马上就从名义上的朝堂第一大臣变成了吉祥物,凭白遭此贬谪,任谁也不高兴。

刘备显然明白这一点,他微笑道:“三省两院长官,臣心中亦有一些人选,太尉为中书令,陛下以为如何?”

尚书令、中书令、左右侍中、左右都御史、大理院正,这之中权最重者无疑是尚书令,是实际上的宰相,主管天下政务。

而其下,便是同为中二千石的中书令。但中书令与尚书令不同,君前共参机要,议定大政方针的中书令权力大部分来自皇帝,而不像尚书令主管六部,行政权自主性极高。

可这一位置恰恰又适合杨彪,他不指望自己能得到刘备的信重,尚书令之位自不敢奢求,但有中书令之位,也足以证明杨氏圣眷未衰,他没机会了,他的下一代未必没有机会。

杨彪看了看群臣,暗叹一声,虽然他心动了,但却不能就此妥协。相权是权力,也是责任。他不仅是杨氏家主,也是朝堂百官的领袖。

若今日为了这中书令就对百官置之不理,杨氏也别想辉煌了,君王都无法承受被百官排斥的损失,杨氏又能如何?

“蒙魏王看重,下官甚是荣幸。只是这三省两院之事关系重大,在议定之前实在不便讨论这些。下官虽然忝居太尉之位,但若是朝廷有需要,让出太尉府之权柄也毫无怨言。

毕竟我等一切权力都来自陛下的恩赐,陛下若要收回,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但下官毕竟是太尉府主官,太尉也是三公之首,尚需为三府及九卿下属数以千计的僚属掾吏负责。若依魏王之意变革三省两院,三府九卿,乃至御史台等等又该何去何从?”

“太尉多虑了。”李澈微笑道:“满朝武若无罪过,又岂能随意去职?陛下也不会同意我等妄为。

既然三府权归尚书省,尚书台的人手自然不足,尚需以三府掾吏僚属填充。至于御史台,目前大抵也就是变更名姓罢了,御史中丞为左都御史,再设一右都御史即可。”

“大理院又如何?”杨彪一针见血的指出要害:“依魏王所言,大理院之权责实为廷尉之职权,与六部之刑部亦有重合,人从何来?”

“廷尉为大理院正,掌刑律之尚书为刑部尚书,说起来不也只是变了个姓名?廷尉为大理院正,想来在尚书面前说话也能硬气一些了。”

李澈的打趣被杨彪自动过滤,东汉权归台阁,主掌天下刑律的廷尉虽然名义上地位极高,但有时却需要听命于尚书台尚书,外朝百官本来担心的是改制后就连那名义上的地位都没了。

但看李澈这般说法,似乎对于外朝官员而言,改制还是好事?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65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