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523章最后的旅途(终)

作者:芈黍离 字数:5952 更新:2023-11-16 04:14:14

不管是南洋分封问题本身,还是老皇帝那严肃的表情,都让刘淳郑重以待,斟酌少许,方缓缓说道:“臣想周封天下之时,四夷俱在,不臣者众,以诸侯镇之,八百年后,混一于中国。今时环绕大汉周遭之广袤土地,与周时诸夷,并无悬殊.”

刘淳滔滔不绝的范儿刚起来,便被老皇帝打断了:“朕没问周天子分封之事,你也不必给朕兜圈子,只需直言即可!”

“是!”注意着老皇帝不满的眼神,刘淳心下一紧,略作调整,拱手拜道:“陛下,以臣愚见,自古封国,意在开拓而守之。

倘若都等着朝廷打下来,治理好,再行分封,那便丧失了封国之意义,也有违陛下分封南洋之初衷!

若分封之事,必定要选择一个合适良机,那么臣认为,夷国俱灭,经纶未构之际,则正当其时。对南洋之经营,朝廷终究不能彻底包办,封国以治之,会是一个减轻朝廷负担,深入经略南洋的办法!”

言止于此,刘淳垂头束手,一副说完了的模样。而他的话,老皇帝显然也听进去了,短暂的思考过后,突然抬头问道:“南洋最新舆图,你有携带吧!”

“是!”刘淳应道,立刻去安排人取图。

未己,一张看起来有些陈旧但内容更加丰富、清晰的羊皮地图,在老皇帝面前缓缓打开。老皇帝起身,站到图架前,下意识地捋着白须,两眼紧紧地盯着以良平岛为中心的南北金洲及爪哇三岛。

与以往老皇帝所见的南洋地图,这一幅新图显然刷新了印象,最大的不同就是汉人、汉军的标记更加密集,范围也更广。

虽然在地理呈现上,三岛依旧有大半属于混沌、模糊的状态,但从图上仍旧能感受到,两年的战争下来,大汉军民对于这三岛的了解正在加深,就仿佛限制人视野的迷雾在渐渐淡化消散一般.

“或许正如你所言,是时候了!”良久,老皇帝感慨道,眼睑一垂,目光显得有些凌厉,轻声嘀咕了句:“再不落实,时间就不够了!朕死之后,必有人‘跳反’.”

老皇帝声音很低,刘淳三人听得都不甚清楚,但就那零星的蹦跶出的几个词眼,也足够在场的三名皇室成员震悚了,文涣、文济俩皇孙本来就插不进话,此时都把头埋得低低的了。

刘淳也是心生凛然,面上闪过一抹思虑,不过还不及多想,便又听老皇帝道:“你辛苦了,回洛阳吊祭你爹去吧!”

“是!”刘淳本能地应道。

“另外,雍王爵由你承袭,诏命随后下达!”老皇帝轻叹一声,又以一种叮嘱的语气道:“雍王这一脉,当好生守护,不堕门楣!好自为之吧!”

“是!”刘淳再拜,语气竟有几分哽咽。

刘淳多少带着点疑虑退下了,承袭先父王爵,这是预料中的事,老皇帝也没有丝毫折扣。而刘淳疑虑的是,继承了雍王爵,那封国怎么办。

南洋那片疆土,至少爪哇岛的主要城镇,可是他率领将士打下来的,且不提老皇帝态度如何,至少在刘淳这儿,南洋封国当有他们这一脉一份。

在大汉当前的体制下,在海外拥有一片封地,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当然了,前提是要保证在国内的地位与待遇。

但偏偏,他在南洋都听说了刘文渊封安东国之故事,如果是那样,可就不那么美好了。

刘淳是个聪明人,甚至是个精明人,他当然不能忽视安东与南洋在地缘位置上的区别,以及皇嗣之间那些隐晦的根本性的冲突,但若同样的结果放在自己身上,伤害到他们父子一脉的利益,那也是老大不乐意的。

老皇帝倒是没想到自己这个侄儿短时间内,有了那么多的杂念,在继续研究了一会儿南洋新图之后,终于有些站不住了,指着地图问低眉顺眼地侍候在侧的二皇孙:“对于南洋,你们有何看法?”

闻问,刘文涣下意识地先瞥了眼刘文济,自江陵那一场冲突之后,兄弟之间已然开始较上了劲,只不过,或许是性格的原因,往往是刘文涣显得咄咄逼人。

只稍加思量,刘文涣便道:“适才仅听皇叔所述,便心驰神往,重洋远渡,帅师伐国,开疆拓土,英雄之举!”

刘文济还是那副不急不缓的样子,他没看兄长,而是瞟了下老皇帝,而后揣摩着老皇帝态度,轻声说道:“孙儿在京中之时,便时有用到、看到来自南洋的土产,民间皆有言南洋地域之广袤,物产之丰盛,似乎也确实有很大一批人从中获得了好处,但究竟如何,仍感雾里看花,不甚清晰。

如有机会,当如皇叔、祖及南洋将士军民那般,身临其境,实地去观览一番。如此,方能真正体会祖父开拓南洋之良苦用心与远大格局”

好一张巧嘴!刘文济言罢,刘文涣心气便微感不顺,看向他的眼神中都带有几分鄙夷,待注意到老皇帝那笑呵呵的神情,眼神就更不对了。

于刘文涣而言,似刘文济这种不温不火、讨巧卖乖的表现,是最让他难受的。难受的点就在于,他做不到,没法违心地装模作样,从小到大,刘文涣都是天之骄子,有自己的骄傲与矜持。

然而,当眼睁睁地看着刘文济通过这种方式,讨得父祖欢心,刘文涣心头又格外不爽。

两种情绪在刘文涣脑中反复拉扯,老皇帝则对刘文济的回答付之一笑,拄着竹节,缓缓回到暖席,待坐下,看着两个英气勃勃的皇孙,有些怅惘地说道:

“只有亲眼去看了,才能见识到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朕是没机会了,你们却还年少。他日若有机会,就代朕去走走看看,也算替朕完成一桩夙愿。

开拓南洋,高调子唱了几十年了,到老也没能够亲眼目睹.”

见老皇帝又陷入那种自我的感怀之中,兄弟俩除了附和着老人家,也没有其他可作之事了。

“胡德!”

“小的在!请官家吩咐!”老皇帝一叫人,胡德立刻就蹿了出来,躬身听命。

“行营大队,还有多久到?”老皇帝问道。

“回官家,根据行营前报,依路程,还有三日左右时间,可抵港口!”

闻答,老皇帝略作思索,即吩咐道:“传令下去,五日后銮驾起行,向东巡幸!”

听到这个吩咐,胡德不禁请示道:“官家,这即将开年,距离元夕佳节也不远了,不知官家拟在何处过节,是否让地方上提前准备?”

“走到哪儿算哪儿吧!至于过节,在哪儿过都一样!”老皇帝摆摆手,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胡德颔首,紧跟着又问道:“官家是否继续乘船东幸?”

“船,朕已经坐够了!”老皇帝淡淡然地道。

“是!”胡德当即应道,不再多问,扭身便去传诏安排了。

就这样,在老皇帝的坚持下,行营于五日后起行,随老皇帝向东巡幸,寒冬腊月的,也不让人消停几分。

在开宝三十年到来之时,才刚进入惠州不久,等上元佳节临来之时,仍没出广南东道境。大抵是感受到行营上下那股不乐意的情绪,老皇帝终于多了几分理解,下令在潮州州城海阳过年,大庆三日,方释怨气。

在海阳,上元节宴庆当日,老皇帝发布了迟来的新年第一诏,内容与节庆没有半点干洗,而是正式对南洋地区进行分封处理。

经过与刘淳那番对话,老皇帝的分封策略又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刘淳的顾虑在这道诏书中得到了解决。

根据远征军目前进展,老皇帝将三岛分为四块,正式建立四个封国,北金洲(马来半岛)封给齐王刘昀;南金洲(苏门答腊)封给已故梁王刘晓一脉;爪哇岛被一分为二,西爪哇封给雍王一脉,东爪哇则给十二皇子越国公刘晗(郭宁妃之子)。

这些乃是老皇帝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事实上,就是为他个人喜好所左右。当然,与此前不同的是,这些封国都是赐封,属于额外的赏赐,受封之人国内爵位、待遇得以保留。

换句话说,老皇帝放弃了此前把儿子们都赶出去的想法,强扭的瓜不甜。相反,地盘给你了,想怎么经营随你,至于今后会如何发展,老皇帝实在没有精力再去多想了。

再不济,也不可能倒退到南下之前,那么多南洋开拓士不会懈怠,已经建立起的南洋贸易利益链条没那么容易断裂。

刘淳的那番话,对老皇帝最大的触动便是,他不再打算包办一切了,已经开好一个头,任其发展而已。

广大南洋地区,当然不止那三岛,但剩下的,老皇帝打算留给后人,不管是南洋封国,还是后代帝王,都需要一定的余地。

当然,南边封了,老皇帝不会忘记西边,小的封了,不会忽略他信重的大的儿子。只不过,对安西如何分封,对刘晞、刘昉二子如何安排,他始终没想好,因为在乎,所以迟疑。

开宝三十年初夏,銮驾已然抵达杭州,从洛阳出发算起,老皇帝南幸已然整整一年过去了。这并不能算是老皇帝离京最远的一次,但毫无疑问是他人生最漫长的一次旅途,也是最疲惫的一次远行。

过去的一个春季,老皇帝基本都待在闽浙二道,从漳泉、福建,一路逶迤而行,走马观花,直到杭州。大概是感受到了地方上的抱怨,在闽浙二道,老皇帝安分了许多,不似在两湖、广东那般过度折腾。

这倒是让两道的官僚们有些意外,毕竟他们都已经有心理准备了。不过,大伙也都不是受虐狂,老皇帝和风细雨,飘忽而过,他们也就殷勤逢迎,让老皇帝宾至如归。

当然,一个人不杀,也不是老皇帝的风格,但对两道高官们而言,一些犯众怒的贪官蠢贼的脑袋,上可给老皇帝交代,下则安抚民怨,何乐而不为。

只要老皇帝别动不动就掀桌子,搞政运,大加株连杀戮,大家伙自然会忠君爱国,勤于王事,将开宝盛事最繁荣美好的一面呈现给老皇帝看。

然而,对老皇帝而言,这段旅途虽然日益和谐融洽,但他心情却不断滑下低落的深渊,精气日衰,有时候魂儿都不知道飘哪儿去了。

在老皇帝出巡的这一年中,从中枢到地方,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令出多门。老皇帝在南巡途中,有各种即时命令与动作,这与洛阳中枢朝廷之间,显然不可能做到协调,老皇帝不在的这段日子里,洛阳那边可是像挣脱了束缚一般,老皇帝还没死,就已经有人在写诗隐晦地赞扬老皇帝不在时朝廷宽松和谐的氛围.

同时,对于老皇帝在地方上的折腾,最终都得到中枢去落实、擦屁股,在湖广、广东之时的种种作为,在朝廷中也引发了广泛争议,甚至可以说是“抨击”。

尤其是广州府的“番人之乱”,以及新年后“上元之诏”,都让洛阳朝廷难以认同,老皇帝实在太折腾,太一意孤行,做法也太粗糙。而朝廷诸公,也实在感受不到老皇帝对他们的尊重,当然了,这种抱怨也只有在老皇帝离京期间,才有抬头的可能。

这个过程中,太子刘旸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若无他从容冷静地协调行营与洛阳在政策政令上的矛盾,勉力维持着一个稳定的局面,老皇帝不可能长久地在外巡视,洛阳也可能早就吵翻天了,最终迎来的可能又是老皇帝掀桌子的操作.

有一说一,维持着大汉当前局面,对太子刘旸来说实在是一个很考验人的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艰难,在老皇帝的“淫威”之下,所有人都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一点作为储君的刘旸感触尤深,也时常陷入思想的冲突与纠葛之中。

说起来也有些让人难以相信,在当下很多大汉权贵的眼中,大汉帝国上层最集中的、最根本的矛盾,恰恰在于老皇帝。

虽然老皇帝率领他们的臣民,打下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庞大帝国,创造了一个开天辟地的辉煌时代,但是,四十余年下来,大汉帝国的臣民们,是真的开始厌恶他们的皇帝了。

甚至于,有一种荒诞却异常真实的意识已经在悄然之中形成:老皇帝不死,帝国难安

在杭州,老皇帝一共就做了两件事,其一观钱塘大潮,并做出要加固钱塘大堤的指示。

其二,游西湖,当然了在老皇帝眼中,西湖风景虽然秀丽,但比起他见识过的名山大川,失之小气,兴致一来,还干了一件煞风景的事,往西湖里撒了一泡尿(这甚至在后来成为了西湖的一处景点)

离开杭州之前,老皇帝又收到一则丧讯,赵普走了。赵普的辞世,是有预兆的,二度拜相以来,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心血与精力都耗费在朝廷的改制上了,此事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不在其位者,是难以体会的。

早在去岁冬季之时,赵普身体便已然不支,只不过一直坚持着,又有太医时时监测、照看着。

按道理,熬过寒冷,便等于扛过一劫,春暖花开之后,该逐渐好转,但偏偏,赵普在三月草长莺飞之际,溘然长逝,去世前一日,还同家人有说有笑的。

对于赵普之死,老皇帝虽然表现得很克制,但那种无处诉说的悲伤感,却始终充斥于内心,那颗饱经生离死别考验的破碎的心,终究没有彻底麻木。

就同当日林仁肇死时的感触一般,老皇帝从赵普之死,看到的仍然是自己的影子,并且更加清晰了

对赵普,老皇帝也给了开宝第一臣的该有尊荣,追赠为浔国公,当然他家能传承下去的,只有浔阳侯爵。

开宝三十年五月,徜徉于江浙的秀丽风光,沉醉于吴侬软语,自杭州出发,途经湖苏常润,老皇帝已然驾临江南首府金陵,这是时隔数十年,老皇帝再度亲幸。

并没有物是人非之感,老皇帝对这座古都并不是太熟悉,也没有什么细腻的情感,只是想到了卒于南巡途中的李煜,若是他在三十年后重返金陵,情绪到位,应该会诞生一首传诵千年的诗词吧。

大概是觉得当年只在金陵短暂停留,便因李太后驾崩而匆匆返京,这一次,老皇帝决定在金陵多待一段时间。

只不过,很多时候,意外总是先明天一步到来,一则丧讯的传来,再度打乱了老皇帝的计划。

问题不在丧讯本身有多严重,而在老皇帝听闻噩耗之后的反应,就像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刚强如老皇帝,也没能抗住,也使得金陵城成为了老皇帝此次南巡的最后一站。

丧讯是关于晋王刘晞的,其于开宝三十年四月初四,病逝于成都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109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