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464章 甘州杨氏

作者:芈黍离 字数:3510 更新:2023-09-13 21:38:55

绵延的山脉就是天然的墙垣,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雪峰是威武的将领,茂密的森林则是雄壮的卫兵,一起拱卫着珠海这颗天神遗落人间的明珠。

珠海盆地东侧山脉,正是雪山密集的区域,巍峨雄峻、高耸夺目雪峰比比皆是,足以让人看花了眼。押送队伍中,有不少第一次踏足安西的官兵,行路之时,也不免东张西望,欣赏着周遭的风景。

对于甘凉出身的人来说,大抵是过了高昌道,翻越天山之后,方有异域之差,感受着一些别样的风土民情。当然,随着数以万计的汉家军民商旅涌入,对这片土地全方位的改造也已开始了。

能由州级官兵直接押运的军需,已属特殊物资,就比如杨福此行携带,便有大量火药、火箭、箭镞、铁矛以及食盐、生铁。

都是好东西,通行天下的硬通货,且大部分产自凉州的工场。作为河西首府,西北边防统治核心之一的凉州城,手工业这些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种官商民工坊、工场大量冒出头,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获朝廷批准建立的冶铁、火药、火器工场。

甚至可以说,这些偏重于军事的工场,就是专为支持西征而筹建了,规模大,工匠多,产量也高,朝廷支援安西的各种工匠,就有一部分是从凉州三大场抽调的。

事实上到开宝二十六年为止,除了火炮这等战略武器是由京畿直接调拨之外,其余大部分军需物资都是发自河陇,而凉州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中转站。

同时,既要承担物资生产供馈,还要满足转运功能,河西官、军、民身上的负担自然是一年年加剧,近两年尤甚,即便老王明在任时擅长经营调度,又格外重视防范,河西也到不堪重负的地步了。

如果说陇右那边的弊症,贪官作祟要占很大一部比重,那么河西可以说是纯纯受西征所累,为其出力、流汗、输血了.

州兵马指挥副使,职级可不低了,在大汉军队体系中只是个微不足道的中级军官,但在甘州当地,可是排得上号的大人物。

但就是这样的大人物,押运物资这种辅卒做的苦差事,也得亲自上场,还前前后后三次。当然,整个河西官场,数十州县县尉、丞以上军政官员,基本都亲自往安西押运过物资,至少一次,能免此役的,只有州部主官。杨福作为武官,多跑几趟,也在常理。

当然,七百余人的队伍中,超过四百人都是征召的民夫、劳役,这样的官民比例已然算高了。负责干苦力的劳役们,同样免不了四下打量,只不过,他们的目光,更多为山湖盆地间的那些牧场耕地所吸引。

如果只是荒草荒地也就罢了,但是,数年的开发下来,已然出现了一批相对成熟的农牧产区。沿着珠海湖畔,可以看见成片的麦田,长势极好,已至收割时节,看起来是个丰收的年景。

同时,还有大片的牧场,青草幽幽,草料肉眼可见的丰美,每隔一段路程,都能见到牧民牧养着牛羊牲畜的景象.

在这珠海之畔,农田与草场似乎得到了结合,这里是农耕与畜牧的交汇,明明是两种文明,却不显得冲突。当然,地盘够大,人口不多,耕田的与放牧的有足够空间,或许是维持这种和谐的主要原因。

打黑汗国的过程中,杀戮是很重的,造成当地人口锐减,因此,在当下的安西,基本上是没有土地矛盾的,严重的是民族与宗教矛盾。

民夫劳役的脑容量一般较小,没有余地多思考,他们看到那一派生机勃勃的农牧产区,有的也只是眼热。河西当然有不少耕地牧场,但其作业条件,比起这珠海盆地,悬殊可就大了,别的不说,就这片一望无际的碧湖,就是极其雄厚的水利基础。

杨福也算安西的“常客”了,对于这些景象,自然不像那些没见过世面的手下人那般惊异,表情始终保持着平静。

不过,心底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涟漪,余者不谈,至少郭城附近的变化,还是很大的,每一次来,都能发现极其明显的进步,这一路走来,他发现连水利沟渠都挖了不少。

杨福也不由想起了自家在安西圈的一片地,那是第二次赴安西时置办下来的,同样在珠海之畔,距离郭城以西三十余里,面积不大,也就两千来亩。

原本只是响应朝廷号召,从族里安排了一些人手前来经营,又捉了些当地土著用以劳作,因为隔得太远,此前并不是很看重,就连这两年的产出及账目都没有仔细关注过,距离太远,实在是不方便。

杨家可是甘州大族,与已故长武伯杨廷璋同出一脉,杨廷璋那可是郭威继子,虽然杨氏在“康氏逆案”中遭到重创(杨廷璋次子杨埙严重涉案),但那仍是郭柴集团中的核心力量。而甘州杨家,之所以能在甘州生根发芽,并发展壮大,也得益于早年杨廷璋在河西掌军时的庇护与扶持。

扯这么多,只是想说明,杨福家族这一脉,根在甘州,在大汉,过去在家族发展上,重心也主要在两个方向。一往上,二往东,上则指河西道,东则指朝廷。

但经过这前后三次西行的耳闻目睹,身临其境地见识了安西这边的发展变化,却也不禁真正动心了。这里的条件,的确是好,尤其是郭城为中心的临湖范围内,除远了点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缺点。

或许杨家,今后的发展,可以往西多加些关注了,杨福心中这么想到,此番可要好生查看一番杨家在郭城田土状况。

似他们这些宗族,分散投资,四处发展,也属常态。刘皇帝治理下的大汉,是一个扩张的时代,并且已经扩张了快三十年,哪怕当下朝廷已经开始调整政策,但也只是放缓脚步罢了。

毋庸置疑,大汉的对外扩张拓殖,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是形成了一股浪潮的,刘皇帝也着实带出了一批“扩张派”。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下,似杨家这样有志气、有关系的家族,是相对深入参与其中的,甘州杨氏家算是小宗,但以甘、肃为基,影响力已然上升到道司层面,甚至出了河西道。哪怕是此前不大受关注的高昌道,在成为远离战争的内地之后,也有甘州杨氏活动的踪迹。

杨福才三十六岁,即将升任甘州指挥使,这样的年纪与职位,可谓是前途无量,当然也是杨家的核心人物,掌握着不小的话语权,他若动了心思,总是能调动一部分资源,投向安西。

事实上,如杨福这般动心的人,如今并不在少数,尤其是西北的权贵家族。西征固然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在长期的战争中,借着西征,也增进了大汉官民对西域的了解,加深了大汉西北与高昌、安西的联系,这是铁与血凝结成的联系,紧密而深刻。

借着西征,诞生了一个利益集团,除了从朝廷那里获得好处,从小民身上汲取养分,西征本身也能带来丰厚的利益。黑汗曾经毕竟是一个小强,一个国度倒下了,其身躯自然而然化作一道美餐,供秃鹫与饕餮享用。

别的且不提,就珠海盆地的大片水草沃土,就是一笔宝贵易取的财富,过去,由于战争,由于人口,开发相对缓慢。

但近几年,随着战线大规模西移,连怛罗斯都打下了,而郭城又像一颗明星在珠海之畔闪闪发光,对人的吸引力就更强了。在土地城池的经营上,汉家子民多的是耐心。

如今的郭城,乃是安西都督府重点打造的大后方,人口积聚,工商农牧日益兴旺,也有利可图了,寻常商贾都往来频繁,那些上层阶级又怎会忽视。

安西以郭城作为西征的后勤基地,他们同样可以将之作为分享战争红利的桥头堡。唯一让人不满的,是朝廷开始减少对西征的支持了,那他们的利益,可就要损失一大块了。

当然,在对外开拓上,西北的豪强们,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驱动力。就同往海外贸易拓殖的那些家族、势力一般,他们到了异域,权力的膨胀,“自由”的扩张,是显而易见的,在国内,在朝廷权威炽盛的情况下,行事总归有些限制,正常情况下,谁愿意头上戴一圈紧箍咒呢?

尤其对西北的食利阶层而言,偌大的天下,他们是被朝廷折腾得最频繁,也是最狠的从这方面讲,也潜藏着一种挣脱“牢笼”的欲望。

而安西的政治环境,对他们而言,是最为宽松的,毕竟,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剿抚治安,安西都督府是需要他们这些有志“贤能”的支持。

杨福动心思,多少也是受此风潮的影响,杨家可不是小门小户,此前多少端着些架子,何必到那么远的地方刨食,但如今,时移世易,情势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109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