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十章 绝密试验

作者:何处惊雷 字数:2800 更新:2022-05-18 07:38:12

三杯酒下肚,唐一明娓娓开讲,一段尘封经年的秘密往事,便在陆强面前徐徐展开。

1976年2月22日,雨夜,三江市金山县。

一辆军用救护车和五辆大型军车沿羽江支流龙言江一侧的山路冒雨前行。

沿途,零星散布民居,山民们习惯早睡,车队无人观看,院坝里的狗儿们也不吠叫,显然,这样车队在山乡司空见惯。

一个小时后,车队抵达金佛山北麓一处挂有“红权机械厂”牌子的大门前,门卫是荷枪实弹的军人。

从救护车下来的中校军官正是唐一明。

他冒雨快步走到门岗,出示证件。

门卫仔细查看证件后,打了个电话。

很快,厂里出来两名身着白大褂的女医生,带领车队进入厂区。

救护车与军卡分向而行。

救护车来到厂医院。

叫刘长风的副厂长、叫张龙的医院院长迎候在门口。

救护车上是唐一明的整个团队,含他在内一共6人。

唐一明立即组织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

会议内容主要是,国防部收到927关于归国博士林泽贤罹患绝症的报告。

部长将这份原本并不算特别的报告呈送到了分管军医的陆军元帅那里去了。

唐一明宣读元帅的批示:

“林泽贤忠于祖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业务领先,孤儿且未婚,本人有意愿,是人机交互工程不可多得的可靠试验品。”

“即日启动016号项目。”

“唐一明任组长,将015号装备成套转移至927秘密实施,项目代号927016。”

唐一明宣读完,附带读密级:“此事绝密。保密期限:20年。”

唐一明的项目组成员,便是三江军医大学孙建军,西南医科大学谭芳芳、郑洪波,国防科技大学黄克俭、高玉德。

5位都是在001-015工程中有过临床经验的专家。

唐一明要求刘长风、张龙按照上校规格,在厂医院职工宿舍解决好专家们的一应后勤保障。

然后,唐一明便在刘长风带领下,去检查项目仪器。

由于林泽贤已深度昏迷,随时可能失去生命体征,他要求连夜安装,第二天上午10点前务必具备手术条件。

刘长风带着唐一明上了一辆吉普车,往那5辆军车的方向驶去。

10分钟后,吉普车开进一个山洞口。

那便是927地下核工程!

那是挖空一座山的宏大建筑,整个地下工程可用面积达到22万多平方米。

大型洞室有30多个,支洞、隧道200多条,山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又有洞,隐藏千军万马都是件轻松的事。

唐一明带来的五辆军车是将015号项目仪器转运过来。

为什么要转运?

唐一明也是许多年后才搞清楚,其实,人机交互项目是陆军邪医集团的私活,为免让海军、空军知悉,必须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刘长风带着唐一明,进入一个支洞中的小楼,上行5层,走平路约100米,接着就开始下楼。

这一下,就一连下了十八层!

唐一明暗叫恐怖:如此恢宏庞杂的地下人工建筑,若非亲眼所见,绝对不可能相信。

终于来到一间有着20公分厚钢甲门的实验室。

随车而来的工程师正在有条不紊安装仪器。

仪器主体框架已就绪。

整个仪器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正三棱柱,每条边长大约5米,棱柱高也大约5米。

三个棱面密密麻麻地安装着各种仪表,每一面至少有三、四百个。

正棱面一侧,在高米处开了一个1米高、2米宽、深约1米的长方形孔洞。

孔洞正中放置着一个金属球,球上密布点状突起。

长方形孔洞的五个面上都伸出成捆的细线,工程师将这些细线小心翼翼地逐一连接到金属球的点状突起上。

唐一明对安装团队的工作十分放心。

第二天上午10点,手术如期进行。

手术便在地下深处这个房间实施。

五位专家齐上阵,唐一明在一旁掠阵。

林泽贤被放在仪器前的手术台上,头部毛发已剃干净。

孙建军、谭芳芳、郑洪波三位医学专家负责手术。

黄克俭、高玉德两位计算机专家负责仪器操作。

麻醉、画线、上头架、切头皮、打开颅骨——手术麻利地进行。

向金属球充液、启动辅机、启动主机——交互计算机有条不紊地启动运行。

“老黄,可以就位了吗?”颅骨完全打开后,孙建军问黄克俭。

“可以。”黄克俭回答。

“就位!”孙建军发出指令。

指令一下,孙建军剪开脑膜,林泽贤的整个大脑赫然展现。

谭芳芳和郑洪波共同小心翼翼地切断大脑与脊椎之间的神经。

孙建军熟练地将大脑移至一个专用托盘,转身将大脑带至交互计算机前。

“退液!”黄克俭按下金属球下方众多按键中的一个。

金属球中的液体迅速流转至其下方的一个塑料容器内,金属球内没有液体了。

“打开脑容罩!”黄克俭按下金属球下方众多按键中的另一个。

整个金属球像花瓣一般向四方展开,只剩下定位装置像一张弯曲的荷叶立在当中。

孙建军轻柔、细致但又麻利地将林泽贤的大脑安放在定位装置上,立即退下。

谭芳芳和郑洪波立即上前,分工协作,逐一将大脑与金属球线缆进行连接。

只用了5分钟!

可见二人功底深厚!

“合上脑容罩!”黄克俭按键,金属球迅速合拢紧闭。

“充液!”黄克俭接着按键。金属球下方塑料容器内的液体又重新被注入到金属球内。

“检测大脑生命体征!”黄克俭指令。

高玉德开始操作,约一分钟后报:“检测到生命体征信号,信号微弱,不稳定。”

“补充白蛋白%,调低容罩压力2%。”郑洪波操作:“补充完毕,持续观察。”

“检测脑电波!”黄克俭指令。

约五分钟后,高玉德报:“检测到脑电波。信号较弱,但持续性较好。”

“检查脑电波对交互线缆影响。”黄克俭指令。

高玉德开始逐一巡查两侧棱面仪表指针变化情况。

半小时后,高玉德报:“三分之一仪表有轻微反应,三分之二仪表无反应。”

收到报告后,黄克俭转身走到唐一明面前,行了个军礼:“报告组长,016号就位程序完成,交互计算机运行正常,检测到人脑生命体征信号和脑电波信号。”

唐一明指示:“24小时轮流值守,保障大脑生命体征,稳定后,适度施以刺激,加强脑电波反馈监控,逐步恢复大脑意识能力。”

“是!”黄克俭道:“我们将加密试验,重建大脑与外部世界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沟通规则”

唐一明告诉在一旁听得出神的陆强,016项目一开始就顺利,就位耗时比015工程减少了足足30分钟。

接下来的日子,项目组就按计划有序的忙碌着。

事实上,维持独立于体外的单独大脑生命体征并非易事,001-015号工程维持大脑生命体征最长的时间达到78天,最短的仅5个小时。

其中015号工程就到达78天存活纪录,但没能够实现信息交流。

专家组的部分意见认为,这可能与015号项目试验对象是政工干部出身、完全不懂计算机语言有关。

对于大脑存活时间超过015号工程,项目组很有信心。

通过015号工程积累的经验,项目组进一步优化了脑容罩营养液的成分比例。

对于重建大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项目组则完全没底。

他们寄希望的是,林泽贤知道自己将被用于人机交互试验,也熟悉计算机语言,希望他本人的强烈意愿能够在人机交互上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82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