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六百回 米神

作者:王昭之 字数:6592 更新:2022-04-16 05:03:24

    房梁上人在抖动,还有女人的声音:“不关我的事啊……你是良心的……它们找的是你……我不想死啊……呜——”

    “我上去看看!”妖猴一跳攀上房梁上一看,“嘻嘻嘻,一对又白又嫩的胖男女……虎哥,有好吃的啦!”

    “啊……啊……”两声撕心裂肺的尖叫。

    俗话说,死狗逃不过滚汤。可怜的天理夫妻俩,活活地被猴子掰分成四腿,扔进老虎和白狗的血盆大口里……

    后来,良心和富人的女儿结婚,收养了天理的儿子,和和睦睦,生活过得比蜜还甜呢!

    如今,楠溪人见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就笑你:“天理拜堂!”碰上害人不留情的,

    便劝道:“良心用的!”就是从这故事里来的。

    在沙河镇和明光岭镇交界的地方,有一座挺拔高大的山峰,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

    这山有个美丽而神奇的名字叫“白米山“,在当地有这么一段美妙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白米山叫乱石山,山也没有现在这么高,那么挺拔,那么美丽。杂草丛生、乱石成堆、稀稀拉拉有几棵杂树。可绕山有一条常年不干,四季涌流的清水涧。

    涧两边土松草肥,周围村庄上每天都有一些放牛娃在这里放牧。就在此山东北角处有一个较大的村庄,庄名叫“大姜郢“。

    村南头住着一户姜姓人家,就爷俩。爷爷是七月初二生的,所以爷爷的父亲给起了个名字叫姜七二,已是年近七十的人了,孙子出生时也是七月初二,不能再叫姜七二了,因家用门口有棵弯枣树,爷爷给趣了名字叫姜枣。

    姜枣已经十三岁了,为了糊口替村里大户姜老铁家放牛。

    按家门辈分,姜老铁还应叫姜枣一声叔叔呢。可有钱人辈分也长了,这姜老铁只叫枣子,他说他家和姜枣已隔了十代了,论年龄枣子应叫他大爷。

    姜老铁家养三头水牛,雇枣子放牛时谈好,一年四季吃住在姜老铁家,另外每年给枣子三斗玉米贴补家用。

    这工钱虽少,但姜七二还是同意了,因为家里少了一张嘴,一年还能进三斗玉米。

    话说这年秋的一天,姜枣在清水涧边放牛,小肚子饿得“叽哩咕噜“直叫首发

    在过去这一带有个说法叫“狗无中饭,猫无晚饭,小放牛的的没早饭,“这都是大户人家抠油,想方设法克扣。

    姜枣饿急了,叭在涧边“咕咚咚“喝了一肚子凉水,不停地抬头看太阳,这太阳挂在原处就是不动。

    姜枣看着看着,就觉得天旋地转,一头栽倒在地饿昏过去。不知什么时候,姜枣醒过来,身边盘腿坐着个白发道人。

    白发道人见姜枣醒过来了,从怀里掏出个小木碗,又掏了两粒米放在碗里,然后在涧沟边舀满了水,双手上下一摇,双止紧闭,口中“叽哩咕噜“念着经,不一会一碗雪白雪白的大米饭递到了姜枣面前,他一对小眼一眨不眨地看了个全过程。

    神了!姜枣接过碗也顾不了许多了,大一口小一口的吃了起来,越吃越香。

    奇怪!姜枣的小肚子涨得绷绷的,可小木碗里的饭还是不见少。他枣吃着、想着,能不能把剩下的饭带回去给爷爷吃一点呢?自从记事就没见爷爷吃过一顿白米饭。

    那白发道人像是会算,他一手抚摸着姜枣的头,一边说:“真是个孝顺的孩子,自己饿昏了,有的吃了,马上就能想到爷爷。“

    姜枣望着白发道人,看他慈眉善目是个好人,于是大着胆子说:“老仙人,这剩下的饭能给我吗?我从没见爷爷吃过白米饭,他老人家要是吃了我给他留的香喷喷的白米饭,不知要有

多高兴。“

    他见白发道人点点头,站起身跑向一个藕塘采了片大荷叶,又跑了回来。

    姜枣把小木碗里的白米饭倒在荷叶里包好揣在怀里,他跪下要给白发道人磕头。

    白发道人扶起姜枣,从他腰上抽下放牛鞭然后把自己拇指上的一个玉斑指抹下来套在牛鞭杆上说:“孩子,前面乱石山下有取不尽的白米,这就是钥匙。锁眼是山腰三棵檀树正中的那个石缝,每天必须在太阳照在石缝上时,将有玉斑指的这头插在石缝中,口中念:米神、米神快醒醒,给点白米救贫人,连着三遍,白米就自动流出来,记住了吗?“

    姜枣看看手中的鞭子点点头说:“全记住了。“

    白发道人又说:“此事不能让人知道,以免有贪心的人对你不轨。“姜枣点点头。

    白发道人说::“你去赶牛吧,牛走远了。“就在姜枣回头看牛的一瞬间,白发道人不见了。

    姜枣掐了下小脸蛋觉得痛,知道不是梦,是遇到仙人了。

    姜枣把牛赶回村,故意从村南头绕,把怀里揣着的那包米饭递给爷爷。

    爷爷一见孙子送来了白米饭,香味扑鼻,也没问来历就狼吞虎咽吃起来。吃完了,又用手指将粘在荷叶上的饭粒捏下送到嘴里。

    姜枣看爷爷吃得这么香,心里高兴极了。

    “白米饭从哪里弄来的?“爷爷捏完荷叶上最后一粒饭才问。

    姜枣说:“是一位过路的道人给的,我吃了一半,留给您一半。“他摸了一下腰里的牛鞭又说:“爷爷,你给我一条口袋。“

    “干什么?“爷爷问。

    “我有用,你别问干什么,明早放牛我来拿。“姜枣说完赶着牛回姜老铁家去了。

    第二天,姜枣放牛时特地绕到村南头回家拿了一个布口袋,把牛赶到涧边,到山腰上找锁眼。

    由于山上树少,一眼就看到那三棵拳头粗的檀树。

    在三棵树的正中间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斜依在山坡上,大石中间有一条石缝。

    为了能照看到牛在涧边吃草,姜枣便坐石头上等太阳照过来。

    好一会,太阳挪过来了,阳光直射在石缝上,姜枣连忙将牛鞭带玉斑指的那头插在石缝中,念道:“米神、米神快醒醒,给点白米救贫人。“一连念了三遍,只见雪白的白米哗哗顺着石缝流出来,不一刻装了满满一口袋。

    姜枣拔出牛鞭扛着口袋下山去了。

    放牛回去时,姜枣绕道一口袋大米送给爷爷。爷爷见姜枣背了满满一口袋雪白的大米,吓了一大跳,以为是他偷来的。

    追着姜枣说实情,姜枣答应过白发道人不告诉任何的,他急出了满头大汗,瞪大了一对小眼睛说:“爷爷你放心,我自小就记着您的教导,君子是冷死迎风站,饿死不做贼,这白米绝非歪道而来,您就放心吧。“爷爷见姜枣说得恳切,也就不再多问了。

    从此,每天姜枣放牛回来都扛着满满一口袋大米。

    姜七二吃不完就背到街上去卖,日久天长,姜七二有吃有喝有用有穿的,还攒了不少钱等来年盖新房,等着带孙媳妇呢。

    姜七二发了,村里人很纳闷,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家里又没有水田,怎么会天天上街卖米呢?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这姜老铁是小心眼儿,开始他怀疑姜枣从他家偷米,但悄悄盯了一段时间,每天他出家门都是空着手。再说一段时间他家并没舂米,姜七二仍背着一口袋大米上街去卖。

    这天,姜老铁远远地跟着姜枣看这放牛娃玩什么鬼头。

    他看到姜枣把牛赶到涧沟后,提
着个空口袋上山去了。

    姜老铁仍悄悄跟着,趴在离张枣很近的地方。那姜枣一会抬头看太阳,一会看石缝,只见当太阳直照石缝时,姜枣把套在玉斑指的牛鞭插在石缝里,就听嘴念道:“米神、米神快醒醒,给点白米救贫人。“那石缝流出了雪白的大米。

    姜老铁眼都看直了,回到家他把看到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妻子,两口子合计着要把牛鞭弄到手。

    姜老铁的女人把脸一绷说:“枣子是我家雇的放牛娃,现在我们不雇了,叫他丢下牛鞭滚蛋,不就行了。“

    姜老铁想了好一会摇了摇头:“不妥,不妥,他要是不愿交出牛鞭呢?“

    女人把眼一瞪双手掐腰说:“来硬的,抢过来,还要怎地?“

    姜老铁还是摇摇头说:“不成,不成,他要是官衙去告呢?“

    女人气急得要跳起来了:“告又怎样?官太爷还会帮个小放牛的?“

    姜老铁点点头道:“是不会帮那个小放牛的,自古道:贫不斗富,富不斗官,一个贫放牛的哪能斗过我呢?“

    女人听了这话才缓了口气说:“哎,这不就照了吗?“

    姜老铁眯糊着眼说:“那我们要跟官太爷斗,你说最后谁吃亏?“

    女人急了,骂了起来:“你瘟猪,肚里有什么花花肠子掏出来不就完了吗?“

    姜老铁一本正经的说:“我不是不想来硬的,就怕这事传出去,消息要是传到官太爷那里,这宝物还能有我的份吗?“

    他又道:“你听过偷梁换柱的故事吗?“

    女人说:“我都会背了,你还有什么新段子了,整天就这段。“

    姜老铁说:“我可不是给你讲故事。我想上街到玉器行买个和那玉斑指样子颜色差不多的,换了姜枣子那个。这姜枣子用假的玉斑指再去求米,米出不来,这小孩子还以为米没有了,不也就认命了?那时这宝物神不知鬼不觉地不就归我了?“

    女人笑了:“乖乖,你真鬼。“

    姜老铁乘姜枣睡觉时偷偷把牛鞭抽下来,取下玉斑指,换上假玉斑指。

    第二天,姜枣按老办法,又去要米,可一连念了七八遍口诀,石缝里粒米不见,姜枣心想:大概是米没有了,或是米神见自己天天来要米生气了,嫌烦了。唉!看来还是爷爷说得对,这人就不能贪得无厌。

    再说那姜老铁见姜枣没发觉是假的,要不出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俩口子高兴得直蹦。

    又隔了一天,姜老铁拿着真玉斑指的牛鞭瞒着女人偷偷来到石缝处,当着太阳直射石缝处,忙将牛鞭插在石缝,口中念道:“米神、米神,快醒醒,给点白米救贫人。“只见雪白的大米哗哗地从石缝中流出。

    姜老铁抓过一把大米,闻了闻,清香无比;看了看,雪白耀眼;嚼了嚼,甘甜爽口;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

    米越流越快,一眨眼功夫,漫过了姜老铁的腰了,这时他老想起要把米装进袋,起去拿袋,可挪不动脚,挣扎着要从米堆里爬出来,难了,不一刻大米漫过肩头,漫过头顶。

    因为牛鞭还插在石缝里,米仍在往外流,越流越多,在太阳落山前,把整个乱石山都埋在下面了。

    就在白米漫过山岭时,周围的人发现了,很多人用筐子挑,口袋背,可是一有富户去担米,米却成了白沙。

    姜老铁的女人见米漫过山顶,不见姜老铁出来,知道糟了,老铁一定被埋在下面了。

    她一面哭着,一面拼命地在米堆上扒着,一面破着嗓子喊:“老铁、老铁,你在哪?“

    第二天天一亮,挺拔高大的一座由白米堆
成的大山替代了原来的乱石山,后来人们把它称为“白米山“。

    在山的北坡上有一块大石头,半截栽在泥里,传说是姜老铁的老婆,当地放牛的经过,都喜欢用牛鞭打几下。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959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