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两百六十五章 博弈

作者:安溪柚 字数:2196 更新:2022-04-16 13:00:30

其他地方厂矿的职工可以把株江厂的实际当家人认错,当他们的诉求却是很正确的,其他地方的领导眼见于此更是乐开了花。

这是什么?

民意呀!

当领导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正好借着这股民意把手上那些老大难的企业一股脑的丢给株江厂,少了包袱不说,这些工矿企业要是盘活了,虽然赶不上株江地方那么活力强劲,但也能有个很大提升。

于公于私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为什么不做?

问题是有人上赶着塞包袱,温大伟却实在是没法收,也不能收。

经过两年多的消化和整合,株江厂总算是把株江地方塞进来的工矿企业消化完毕,并完成了向船舶制造转型,实现了产业链的贯通。

看上去是顺风顺水,毫无波澜,可实际的情况却是几次株江厂都险些因为消化不了那些沉重包袱而扑街。

这从株江厂成立以来,几次主营业务的转型就能看得出来,杂七杂八的干了不少,实际上就是在找如何能够把那些老大难的包袱企业盘活。

别以为温大伟真的想干船舶制造。

上辈子搞了二十多年船舶制造的他很清楚这种重资产行业弊端有多么严重。

特别是行业周期的波动,整个行业都会陷入低谷,怕都爬不出来。

至于转型就更不用说了,两辈子加在一起温大伟也没听说那个船厂转型成功的,没办法,妥妥的大型重工业,别说转型了,调个头都难。

想要活下去,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在船舶制造领域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用硬核的技术实力一步步的碾压那些可爱的友商。

稍微停下脚步,那对不起,航运业的周期定律一定会教你怎么做人。

但当时温大伟没办法,一些轻工类产品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人,2800多张嘴呀,总不能让他们都吃干饭吧?

加上株江厂靠海,邕江又筹建株江港,趁着航运业目前处在一个上升周期,正好能把株江厂的包袱全能盘活。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两伊战争的助力,株江厂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得益于一系列“特殊工业品”的出口,也就是说两伊战争的持续,让初创的株江厂获得了真正的第一桶金。

而温大伟当初东拉西扯弄了三个婆婆算是这第一桶金的胜负手。

因为这意味着株江厂跳出了单一行业的束缚,利用三个婆婆之间的制衡与创汇的动机,促使自己产的“特殊工业品”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两伊战场。

若是在西南兵工局的框架下,就算知道这条路是个生财之道也是没办法染指。

因为当时就连西南兵工局都在兵工系统的范围内,人兵工系统就算赚钱那也是全系统通盘考虑。

这种情况下,只能当配角的情况下,别说株江厂,就算西南兵工局都没啥好办法。

问题是株江厂有三个婆婆,西南兵工局只是其中之一,而另两位对于株江厂搞什么怎么搞都不关心,他们只要安安稳稳数票子就行。

兵工系统为了统筹卡你的出口的资质审批,海军陆战队那边可以帮你搞定;你的原材料兵工系统看你不爽故意压一压,邕江那边出面就能解决。

谷淦

至于资金,温大伟啥时候伸手要过上级的钱!

于是这“特殊工业品”的摊子就这么支棱起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西南兵工局机构改革时,将株江厂的股份转给中信公司的原因所在,因为株江厂如果继续留在兵工系统会给整个系统造成很不好影响。

毕竟眼红株江厂的系统内企业可不少,以至于不少企业都开始蠢蠢欲动,准备有样学样准备挣脱枷锁,复制株江厂的成功。

若是再把株江厂留下来,整个系统内的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于是兵工系统干脆把株江厂剥离出去,做个人情转给了中信公司,把这个不安定因素踢出去之后,回过头来借着机构改革开始整顿系统内部事物。

至于每年的那些分红,笑话,兵工系统一年向两伊提供的“特殊工业品”是株江厂的几十倍,差那点儿分红?

而这也促使株江厂近两年烈火烹油似的的崛起。

这要是换做其他领导,估计早就飘了,每年超过10亿美元的创汇额度,在国内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横着走。

别说接纳几个邻近地区的工矿企业了,就是把全省、乃至全国的工矿企业全都打包拿过来都无所谓。

企业就是要做大做强嘛,不然如何成为企业家!

但温大伟却没有。

理由很简单,两伊不可能长久的打下去,一旦双方罢战,近几年扩张那么多的军用产品生产线怎么办?

赖以生存的干部职工又怎么办?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株江厂的掌舵人,温大伟不得不为将来考虑,更何况他比其他人更清楚,进入九十年代,国内的军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可谓是量价齐跌,而国内市场又不足以支撑这么庞大的产能,导致不少军用产品生产厂陷入困境最终走向破产。

所以别看现如今株江厂的军用产品产销两旺,可一旦陷入困境,一样是可以要了命的。

这也是为什么,温大伟在完成港岛的航运公司的订单后,开始研制8200吨全集装箱船的原因,届时用畅销船型承接株江高端剩余的产能,从而令萧条的军用产品业务实现软着陆。

在这个背景下,温大伟把现如今的一摊子能弄明白就很不错了,怎么可能还会盲目扩大?

塞进那么多包袱,资产是扩大了,但整个企业的身子却垮了,到头来大厦将倾,损失的只能更大。

所以温大伟坚决不同意,让陈厂长在省城那边顶住压力。

问题是陈厂长怎么可能顶住这么大的压力,好在当年在机关大院楼上看温大伟拉横幅卖剃须刀的那位领导出面力挺株江厂,认为株江厂的做法是对的,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这才没让那些包袱给塞进来。

当然,株江厂也退了一步,同意采购这些周围地区工矿企业出品的矿产和原材料,并负责解决部分技术和生产上的难题。

美其名曰托管!

如此一番博弈下来,这才有了现在的格局!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97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